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志錦 上海報道 國家發改委日前披露,國家發改委投資司11月9日主持召開重點省份基金項目視頻調度工作會,督促指導地方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市場也稱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已簽約投放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會議要求,要持續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將基金工作的重心,從提高審批效率、加快資金投放,轉向督促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上來。
具體而言,一是要進一步加大督促協調力度,落實好日調度和周報告制度。二是要進一步做好要素保障和配套融資,確保承諾事項按期落實兌現、資金拼盤完整閉合。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基金項目監管,加強行業監督、審計監督和紀檢監察。四是要進一步加強宣傳解讀,正確引導社會預期。五是要進一步做好項目儲備和項目前期工作,為明年擴大有效投資打好基礎。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是今年最重要的政策工具。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8月24日召開的國常會表示,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即基礎設施投資基金規模達到6000億以上。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已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7300多億元。
其中,投向經濟大省的規模較大。比如農發行披露10月13日,截至10月12日,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完成全部245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任務,支持基礎設施領域項目1677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近3萬億元。分省份來看,基金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實現投放,其中,向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6個經濟大省投放基金1222億元、支持項目819個,占比分別為50%和49%。
進出口銀行9月28日披露,截至9月28日,進銀基礎設施基金圓滿完成500億元資金投放任務。從地域看,向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投放基金252億元,占比50.4%;向包括六個經濟大省在內的重點省區市投放基金337億元,占比67.4%。
發改委此次召開的會議要求,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督促指導各地方特別是重點省份抓住四季度關鍵時間窗口和時間節點,推進基金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加快資金支付,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努力實現四季度投資穩定增長,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支撐。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9月16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初步統計,前期已經落實到項目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額3000億元,支持投資項目900多個,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3萬億元,投資撬動作用比較明顯。
如按此推算,7300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所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將達到7萬億。但值得注意的是,諸多項目建設時間長達數年,也即7萬億的項目總投資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形成,年內落地的僅僅只有一部分。
從發改委投資司此次會議看,當前主要任務推進基金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考慮到地方政府債務接近警戒線及“進一步做好項目儲備和項目前期工作,為明年擴大有效投資打好基礎”的要求,明年可能仍會使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申報流程及相關操作整體上,與專項債項目的申報流程和操作類似。”西部省份某地市發改系統人士表示,“投向上和專項債也有重合的領域,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投向更廣,不僅可以投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還可以投經營性項目。”
(作者:楊志錦 編輯:曾芳)